深化环评改革:让“放水”更“管住”

元描述: 深化环评改革,既要“放得活”又要“管得住”,如何平衡这两者?本文深入解读生态环境部最新通知,探讨环评分类管理、审批权限调整等举措,揭秘环评改革背后的逻辑与挑战。

引言:

近年来,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的不断提升,环境影响评价(环评)制度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作为源头预防的主体性制度,环评肩负着服务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任。然而,随着环评改革的不断推进,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,例如基层审批数量激增、环评机构乱象频发等。

为了进一步深化环评改革,切实提高环评质量,更好地发挥其源头预防作用,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《通知》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,旨在实现环评管理既“放得活”又“管得住”的双重目标。

环评改革:如何实现“放得活”与“管得住”的平衡?

《通知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改革创新,既要释放市场活力,简化审批流程,提高效率,也要加强监管力度,确保质量,防止环境污染。

1. 分类管理:精简审批,减轻负担

《通知》提出要优化环评分类管理,探索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、智能化辅助审批。对于生产工艺简单、污染防治措施成熟、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,可以探索取消环评,将审批责任下放至基层,以此减少污染影响类环评文件审批数量,切实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。

这项举措体现了“放得活”的精神,可以有效提高审批效率,减少审批环节,让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环评审批,促进经济发展。

2. 权限调整:加强监管,提高效率

为了更好地管控环境影响重大的项目,提高环评审批的专业性和科学性,《通知》要求将“两高”等环境影响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调整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,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对项目选址的指导。

这项举措体现了“管得住”的原则,将审批权限集中到省级,可以更好地发挥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的专业优势,确保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更加科学、严谨,有效防止环境风险。

3. 强化监管:严惩违法,确保质量

《通知》强调要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,严惩环评弄虚作假等行为。例如,对信用良好的环评单位,减少复核和抽查的比例、频次,做到“无事不扰”;对纳入“黑名单”的环评单位依法禁止从业;对信用较差的环评单位,住所所在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应每年开展现场检查,确保具备基本技术能力等条件。

这项举措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,提高环评文件质量,杜绝弄虚作假现象,确保环评审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。

环评文件质量:环评改革的生命线

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工作的生命线,是保证环评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。《通知》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审批过程中,将环评单位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、编制主持人全过程组织参与环境影响报告书(表)编制工作等情况纳入监督检查。

同时,《通知》还强调要加强环评单位的信用监管,建立健全环评单位信用评价体系,对信用良好的环评单位给予鼓励和支持,对信用较差的环评单位进行重点监管和处罚,以此倒逼环评单位提高服务质量,保证环评文件质量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Q1: 环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?

**A1: ** 环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,提高环评质量,更好地发挥其源头预防作用,服务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。

Q2: 环评改革如何实现“放得活”与“管得住”的平衡?

**A2: ** 通过优化环评分类管理、调整审批权限、加强监管力度等举措,实现既要释放市场活力,简化审批流程,提高效率,又要加强监管力度,确保质量,防止环境污染的目标。

Q3: 怎样确保环评文件质量?

**A3: ** 通过加强环评单位的信用监管,建立健全环评单位信用评价体系,对信用良好的环评单位给予鼓励和支持,对信用较差的环评单位进行重点监管和处罚,以此倒逼环评单位提高服务质量,保证环评文件质量。

Q4: 环评改革对企业有什么影响?

**A4: ** 对于污染防治措施成熟、环境影响较小的企业,环评改革可以减少审批环节,提高审批效率,减轻负担;而对于环境影响重大的企业,则会面临更加严格的审批和监管,需要提供更加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。

Q5: 环评改革存在哪些挑战?

**A5: ** 环评改革面临着如何平衡“放得活”与“管得住”、如何提高环评文件质量、如何加强监管力度等挑战。

Q6: 环评改革的未来方向是什么?

**A6: ** 环评改革的未来方向是不断完善环评制度,提高环评质量,打造更加科学、高效、可持续的环评体系,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
结论:

深化环评改革,既要“放得活”又要“管得住”,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。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,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改革路径,构建更加完善的环评体系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。

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环评改革的意义和内容,并为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工作实践提供参考。